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摘 要
台灣位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相嵌處,台灣地體形成本就與板塊運動(Plate movement)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因板頻繁塊活動所引發的造山運動(Orogeny)更是台灣地體形成的主因。三萬年前(甚至於更早的五萬年前),人類開始與這塊土地產生對應行為。一種穩定而平衡的關係,這種平衡的關係,直到四百年前荷蘭人進入台灣後,開始產生變化。十八世紀中葉歐洲開始展開一連串的工業革命,機械力大量取代人力及獸力。而人與自然生態間的平衡對應關係也開始產生變化。隨著歐陸各國工業的發達,逐漸的將其成果及影響力(軍事、商業)向外擴張。台灣的土地利用模式,依對土地的開發強度而言大致可分成四的階段。荷治時期以前,原住民社群時期、荷治時期至清領時期,漢人入墾時期、日治時期,自然資源利用時期、國府時期、工業發展時期。其中,國府治台時期,對於台灣土地自然資源利用的經營模式與開發利用計畫不清,所產生的一連串土地開發利用模式的失衡失序行為,更是日後造成台灣土地傷害及生態破壞的主因。國府治台初期,為因應突增之二百萬人口之種種需求,於是乎在無計畫下,對台灣土地開始近乎掠奪式的開發。從以農業為主體的土地開發政策,到以農林培養工商,全面開發工業行為,短短50年間將台灣原有自然維生生態體系面臨丕變,為日後種種災變埋下隱憂。本研究從歷史的角度與空間的軸向,探討台灣土地利用的歷程與模式,並從各面向探討台灣自然資源利用與環境生態變遷間的問題。
關鍵詞:自然維生生態體系、自然資源利用、土地利用、環境生態變遷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終止無謂內耗 回歸創所精神

最近聽聞系上紛擾不斷,師長們相互攻擊,且似乎有越來越烈的跡象。表面上似乎是為了系所的長遠發展而有所爭議。實際上卻是一場赤裸裸的權力鬥爭遊戲。大家都忘記了,我們是學術機構,非政治團體。現今非但老師們有所爭執,部分研究生亦加入其中,形成一場本系所有史以來最難看、對於本系所損傷最大的事件。這樣的事件竟然會發生於號稱一切以付出不問回報,追尋公義為主的本系所,著實令人心痛!這些事件也不須再隱瞞,亦無隱瞞的理由。本所創所時所撰述白皮書應為其創立精神,而非文字層面。故勿需將文字逐句、逐字提出,且猶如鞭屍般的進行批判。若對白皮書精神,有所質疑、不願共同奮鬥、不願理解者,請另尋良棲,不須屈就於此,畢竟本系所之創設乃為社會公義信託而來,非某人或某團體所為。為本系所得以順利長遠發展,落實創所精神,不負社會大眾(尤其是眾多捐款人)所託,在此公開呼籲以下幾點:

1. 立即停止無謂爭鬥,回歸制度與民主精神!
2. 落實本所創所精神,以不負社會所託!
3. 回歸學術本位,以學術競爭代替權力惡鬥!
4. 加強學生社會公義觀,培養只問付出、不求回報精神!
5. 加強篩選本所成員,以認同本所精神及願意付出奉獻者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