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
綠島出差I
早上五點半即起床,在簡單盥洗後,隨即麻煩老爸載我前往高鐵站,搭0630高鐵往台北。
到達台北後轉搭捷運再轉計程車前往松山機場,搭0855的飛機前往台東,
再轉1205的飛機往綠島前進。距離上一次到綠島已經是6.7年前的事了,
這次在踏上綠島,感覺上沒什麼太大的變化(就第一印象而言)
今天下午先把綠島繞一圈,及孰悉幾個單位,由於今日為星期日故沒有幾個單位有上班
晚上就在蔡居福先生家裡吃飯,吃了一頓非常豐盛的大餐
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來去綠島
離開燦坤後 遊蕩了一陣子
最後拜學妹口試之賜
來到了中央研究院鄭明修老師研究室擔任研究助理
未來將常駐綠島 高唱小夜曲
開展人生另一個新頁
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背影
一個很熟悉印在腦海中的背影
這個背影改變了我的一生
給我一個明確又模糊的未來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2009新年快樂
2009新春愉快
回顧整個2008年
奶奶離開
完成碩士學位
進入股票上市公司工作
經歷被裁員
腦袋空空
因緣際會
進入中央研究院
擔任約聘研究助理
派駐綠島
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做了什麼
人在哪裡
空空空
諸法皆為空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摘 要
台灣位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相嵌處,台灣地體形成本就與板塊運動(Plate movement)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因板頻繁塊活動所引發的造山運動(Orogeny)更是台灣地體形成的主因。三萬年前(甚至於更早的五萬年前),人類開始與這塊土地產生對應行為。一種穩定而平衡的關係,這種平衡的關係,直到四百年前荷蘭人進入台灣後,開始產生變化。十八世紀中葉歐洲開始展開一連串的工業革命,機械力大量取代人力及獸力。而人與自然生態間的平衡對應關係也開始產生變化。隨著歐陸各國工業的發達,逐漸的將其成果及影響力(軍事、商業)向外擴張。台灣的土地利用模式,依對土地的開發強度而言大致可分成四的階段。荷治時期以前,原住民社群時期、荷治時期至清領時期,漢人入墾時期、日治時期,自然資源利用時期、國府時期、工業發展時期。其中,國府治台時期,對於台灣土地自然資源利用的經營模式與開發利用計畫不清,所產生的一連串土地開發利用模式的失衡失序行為,更是日後造成台灣土地傷害及生態破壞的主因。國府治台初期,為因應突增之二百萬人口之種種需求,於是乎在無計畫下,對台灣土地開始近乎掠奪式的開發。從以農業為主體的土地開發政策,到以農林培養工商,全面開發工業行為,短短50年間將台灣原有自然維生生態體系面臨丕變,為日後種種災變埋下隱憂。本研究從歷史的角度與空間的軸向,探討台灣土地利用的歷程與模式,並從各面向探討台灣自然資源利用與環境生態變遷間的問題。
關鍵詞:自然維生生態體系、自然資源利用、土地利用、環境生態變遷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吃水果請記得要拜樹頭
贛林祖媽...........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終止無謂內耗 回歸創所精神
最近聽聞系上紛擾不斷,師長們相互攻擊,且似乎有越來越烈的跡象。表面上似乎是為了系所的長遠發展而有所爭議。實際上卻是一場赤裸裸的權力鬥爭遊戲。大家都忘記了,我們是學術機構,非政治團體。現今非但老師們有所爭執,部分研究生亦加入其中,形成一場本系所有史以來最難看、對於本系所損傷最大的事件。這樣的事件竟然會發生於號稱一切以付出不問回報,追尋公義為主的本系所,著實令人心痛!這些事件也不須再隱瞞,亦無隱瞞的理由。本所創所時所撰述白皮書應為其創立精神,而非文字層面。故勿需將文字逐句、逐字提出,且猶如鞭屍般的進行批判。若對白皮書精神,有所質疑、不願共同奮鬥、不願理解者,請另尋良棲,不須屈就於此,畢竟本系所之創設乃為社會公義信託而來,非某人或某團體所為。為本系所得以順利長遠發展,落實創所精神,不負社會大眾(尤其是眾多捐款人)所託,在此公開呼籲以下幾點:
1. 立即停止無謂爭鬥,回歸制度與民主精神!
2. 落實本所創所精神,以不負社會所託!
3. 回歸學術本位,以學術競爭代替權力惡鬥!
4. 加強學生社會公義觀,培養只問付出、不求回報精神!
5. 加強篩選本所成員,以認同本所精神及願意付出奉獻者為優先!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