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蘭嶼雜札(下)の再見飛魚

隔日一大早六點多就起來,發現最晚睡的我竟然是最早起的,在我起來之前還是有個熟悉的小插曲,這應該是楊國禎老師研究室的傳統吧!大約四點多江綸的手機鬧鈴響起,呼叫著大家起床,突如其來的聲響讓我想起研究所去楠溪出野外,夜宿塔塔加鹿林小屋時猴子的手機也是在差不多時間響起,聽鳥媽說女生那邊品潔的也是,楠溪經驗重現蘭嶼!七點一到大家也都還沒起床,我在簡單盥洗之後隨即出門,雖然外面仍然飄落著小雨,但仍阻擋不了我窺伺蘭嶼神秘面紗的決心,換好裝後帶著我的小相機出門了,一路在部落內的小路繞,一如先前我這樣一個外來者侵入部落自然也引起好奇的眼光,但我總是先和善的點頭微笑,我相信誠懇的笑容應該可以化解不同文化的隔閡,我走到一個奇特的涼台前停了下來,涼台牆上用紅色簽字筆寫了幾句漢字,不室內容吸引我而是涼台內的三隻小狗吸引我,涼台是一個單身女子的住所,他睡在這涼台中跟三隻小狗睡在一起,他先問我從哪裡來要來幾天,當我告訴他我從台中來,他很高興的跟我說他以前在台中工作,也嫁到台中去,但是嫁的不是很好,最近幾年才又回蘭嶼定居,跟他聊了十多分鐘後他請我順道去雜貨店幫他買菸及飲料,我想說順道沒關係答應她後就要往上走,沒想到他叫住我說:「我還沒給你錢!」我說沒關係回來再拿,他堅持先給錢,我也就只好跟他拿了一百元就往上走了,邊走邊想昨天在農會平價中心遇到一個年輕女子,可能有點智障一直要跟我要一百元買東西,但我沒給!今天這一個我東西都還沒買就堅持先給我錢,也不怕我跑了不買,雖然只是區區的一百元,我想他堅持的不是什麼,他堅持的是一種蘭嶼原住民族的尊嚴。
部落的族人也都相當早起,由於天氣不佳,大家都窩在涼台上聊天,展現一種樂天的天性,天氣好就外出工作補魚、種芋頭等,天氣不好就在涼台上享受這難得的清閒。我一路沿著小路走,有路走到沒路,沒路之後又找到路,這時候的朗島部落有兩戶人家在造船,一艘造的比較大約為8-10人拼板舟,雖然名為拼板舟但卻是用現在材料做成,僅是造型為傳統拼板舟的模樣而已。另一戶再造的比較小約2人拼板舟,但卻是依照傳統工法在製作,我很好奇的站在旁邊看了許久,其中一位比較年輕的斜眼看了我一下,就繼續工作,長者應該是主要的造船者,一邊造船一邊教助手如何造船,這樣的文化傳承畫面難能可貴,於是我試著問他們可否拍照,沒想到年輕的那位一口就回絕了我,長者一邊工作一邊回答說拍照要收一百元,我笑一笑之後再看了一會就離開,一百元讓我拍造船畫面我一定會花,因為畫面難能可貴但是我想了一下,他說一百元的時候連看我一眼都沒有,這可能是句戲謔的話要我知難而退,如果我真的給他一百元,那就等於是在污辱他,基於對在地文化的尊重我選擇離開。
朗島舊部落區範圍並不大,一下子就繞完回到民宿,一到民宿就看見謝大哥剛下海回來,很高興的向我展示他的戰利品,看見之後眉頭一皺,不知該怎麼接話,仍故作鎮定問他說「這樣打魚好嗎?蝶魚那麼小之又沒肉。」謝大哥回答說:「這是蘭嶼風味餐的特色阿!」心想早知道就不吃風味餐了,今晚真不知道怎麼下筷,長期再推海洋保育請綠島遊客拒吃珊瑚礁魚類,而我卻在蘭嶼當遊客,正當我在思索的時候謝大哥將魚獲分成三份,其中一份送給生活狀況較不佳的親友,一份是我們風味餐要用剩下來的才是自己食用的魚。突然之間,我恍然大悟,看著桌上謝大哥的魚獲與在綠島看見打魚人的魚獲,明顯有很大的差別,綠島的魚獲無論在數量或是種類上都比謝大哥的多且雜,我在試探性的問謝大哥天氣不好一趟下水怎麼不多打一點,難道蘭嶼沒有魚了嗎?謝大哥回答我海裡魚還是多,打這樣就夠了為什麼還要多打,這也讓我想起在與二姐交談時曾問他說,為什麼只做民宿不順便帶浮潛等活動可以多賺點錢。二姐回答我說:那個要留給別人去賺,我們不要把錢都賺光光,要留給別人賺我們做民宿就好了。二姐家其實並不富裕,雖然兒女都在外賺錢,但二姐最小的小孩是個罕見疾病兒,醫藥費花費有點高(由二姐的描述可能是肌肉萎縮症),但仍然保有原住民族樂天共享的天性,在則蘭嶼現今雖然年輕人都去買機動船來捕魚,但老一輩的卻是堅持使用拼板舟出海捕魚,而機動船隊的噸數及規模都不大跟綠島比起來魚獲量應該不道綠島的十分之一,我不知道其他人的作法及想法是否跟謝大哥一樣取今日之所需,用今日之所獲,這樣的概念應該就是一種很好的人海關係概念了,不是不能吃魚也不是不要吃魚,我想應該要推行的海洋保育策略的吃對魚不但是季節而以,應該是從捕撈方式及捕撈數量種類就開始進行認證,這樣才是真正的吃對魚,也因如此才能永保海洋生態環境朝正面永續的方向發展!
P.S PO這張相片其實讓我掙扎了一下,但這張相片的意義十分深遠,我們在綠島看見打魚的人一天內打個四五次,而且每次的魚貨都是這張的四五倍以上,我在這邊的時間民宿大哥僅下海捕一次,取一日之所需,這樣的漁獵採集模式,才是永續漁業的根本! 九點多大家也差不多都起床了,在客廳用早餐的同時也討論著今天的行程,幾個大小天池的行程由於天候不佳又一直下雨,民宿二姐建議我們不要貿然前往,天雨路滑還蠻危險的,蘭嶼的山雖然不高但也有500多公尺,界大多為斷涯地形,出門前囑咐我們記得下午四點前要回來,謝大哥要帶我們去舊部落看傳統地下屋,晚上六點準時開飯。如果說今天是一個人的旅行,我應該會選擇在朗島及東清部落裡步行活動,體驗一下部落族人的生活,累了就坐下來發呆有機會就找人聊聊天(這點可能很難,年輕一輩大多在台灣工作,部落裡大多是老人語言上溝通不易),這樣的方式才有機會真正的認識蘭嶼,知道蘭嶼。出門之後我們先往西行,先到坦克岩,秀菊姐想要到潮間帶的潮池裡面去走一走,看潮池中有哪些生物,可能是因為天氣不佳的關係潮池中生物並不豐富,而我也沒有先把蘭嶼潮間帶遍,只是尋找可能有招潮蟹的地方停下蘭看一看,很可惜的此行我並沒有看到任何的招潮蟹,倒是在路上遇見一隻毛足圓軸蟹,寄居蟹也沒有發現,應該是跟天氣有關,像這樣的天氣在綠島是很容易看見魚鷹出來覓食,但是在蘭嶼也沒發現魚鷹,只有在蘭嶼燈塔目擊紅隼兩隻,鷺科的鳥類也不少白鷺、蒼鷺、岩鷺等。蘭嶼的農業水土保持也很生態,到處是梯田但幾乎沒有看見水泥化的駁坎,都適用石頭堆砌而成,上面還長滿了蕨類及苔蘚類植物,這種地景讓人看的就很舒服,蘭嶼人的日常生活幾乎都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吧!
接下來我們往全台灣最高的燈塔「蘭嶼燈塔」前進,蘭嶼燈塔興建於1982年位於蘭嶼島的西北角山上,海拔高度209公尺,塔高14.8公尺,總高度位居台灣燈塔之一最。燈塔位居蘭嶼西北角位置名稱叫鰭尾的山上,是一個蠻僻靜的制高點,旁邊有個半荒廢的軍事防舍,裡面沒有人居住但是有整理的跡象,如果來到這裡只在門口拍個照那將會是一個遺憾,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決定試探性的進去看看,由於我們去的時間非假日應該有人會在,於是我們走進去尋找裡面的工作人員詢問是否可以參觀,得到首肯後,我們就大搖大擺的在其中繞行,爬到制高點的燈塔區,這邊除了燈塔外還有空軍的飛航導引雷達,海巡的雷達等相關安全設施,而在此可遠眺整個蘭嶼島的西半部與北半部,但因四周植被豐富,被芒草所遮掩,只有往南處有開口可遠眺開元港與椰油部落是也非常良好,天氣狀況好的時候往北方望去應該也可以看見綠島,
燈塔回程本想往小天池前進,但想起二姐的叮嚀與天雨濛濛路面濕滑,為了安全還是決定不過去了,下燈塔後已屆中午,我們先到蘭嶼機場收EMAIL後回再民宿休息,在回民宿的路上過機場不久我們就發現一隻珠光鳳蝶遭受陸殺,羽翼的部分有稍微損傷,致命傷應該是腹部,拍完照片後遇見兩個原住民,他們想要就給他們了畢竟這是他們的財產,且也已死亡就讓它留在蘭嶼這片土地上吧。
接下來在蘭嶼我們只剩下一條路未走過,那就是連接野銀部落與紅頭部落的橫貫公路,於是我們再度往東行經過東清部落到達野銀部落後又轉入山,爬坡爬到一處置高點時,整個野銀部落的新部落與舊部落(地下屋區)一覽無遺,趁機拿出相機捕幾張野銀部落的相片,然後繼續往紅頭部落前進,非常巧合的在蘭嶼橫貫公路的半途嶼秀菊姐和江綸相遇,此時天空已經又開始飄著雨了,簡單聊兩句後大家又開始後續的行程。整體而言蘭嶼由於其島嶼面積較大,能夠吸引候鳥棲息的機率也較大,故島上的植被狀況比綠島豐富且多樣化許多,同時衍生出許多的特有物種出來,島上蕨類植物相當發達,應與島嶼型高濕度氣候有關,筆筒樹枝密度也相當的高,到了紅頭部落雨勢加大,我們不得不換上雨衣,到了蘭嶼航空站時由於雨勢大且沒有停歇跡象,所以我們就決定在航空站稍作休息並且準備再給文明污染一下(上網),大約過了30分鐘雨勢漸歇,騎上機車回民宿準備前往謝大哥的地下屋,很幸運的再出機場不久又遇見一隻活著的珠光鳳蝶,看來今天運氣應該還不錯。 回到民宿秀菊姐與江綸已經回來,我們整理一下後隨即跟謝大哥前往他的地下屋參觀。我們一路慢行迂迴的走在舊部落內,舊部落新舊建築交雜形成另一種特殊的地景,有的人是年輕一輩住新式房舍,但老人家還是住傳統地下屋,步行約步到五分鐘我們就到謝大哥的傳統地下屋。蘭嶼地下屋是我目前在台灣看過最符合生態建築的一種建物型態,地下化的建築有助於躲避強風的侵襲,建於坡地之上有助於排水,不至於讓地下屋形成水坑,搭府以凉台建築做為平日與鄰近族人情感交流之場所,益可於夏日夜晚夜宿於涼台之上,千年傳統所留下來的傳統建築型態,每一樣都有他的道理與累積的先民智慧存在,這就是達悟精神。要下地下屋之前我們經過一個低矮的房舍,那是謝大哥父親的家約1.5坪大小但包含生活起居的所有一切,旁邊就是涼台,主入口仍是面向海邊,沿著石梯下去約2.5M深,石梯寬度不寬約35-45cm而已,一次進能通行一次坡度約60度故下階梯時必須緩步慢行,這樣的構造型式與防止敵人來襲有關,所以達悟族的傳統房舍非但可防止颱風侵襲,同時亦兼具有防止敵人侵擾之功效,屬於防禦型的生態建築構造,這樣的建築非但屬自然生態建築也是人文生態建築,是蘭嶼達悟族文化的精緻展現,下到主屋前方時駁坎距建築物約1M~1.2M並不寬敞。房舍屋簷下是置放武器的地方,如果有敵攻進來男主人往前衝出屋外即可拿出武器禦敵,女小孩就從房舍後方的後門逃離,如果以地下層為G.L那達悟房舍基本上仍有架高建築,內部空間大致分成「三進」,每進約2M寬、高差約45cm,第一進為客廳及廚房,也就是接待客人與煮食肉類與飛魚的地方。第二進為家人起居室也有一個廚房,這個廚房不能煮肉類及飛魚,其他均可,第二進也比較特別有點傾斜,內外高差約10cm,因為這一層也是孕婦生產的地方,這樣的設計有利於接生。第三進則為睡覺及家族聚集烤火的地方,烤火也可以順便燻飛魚。整體空間簡潔精緻,充分利用到每一個空間都不浪費,而這棟房舍還有一項特色,就是全棟不用鐵釘,全部使用傳統工法進行建造,接和構件以傳統木釘及山上取用麻藤綁紮而成,謝大哥夫婦真的很有心的將蘭嶼的文化傳承給發揚出來!這一點就相當值得大家學習,珍惜自己的文化傳統並將其發揚光大,並非一昧的接受外來文化而逐漸喪失自我、喪失我們的根本。
走出謝大哥的地下屋後,一路上我們漫遊在舊部落中,雖然說謝大哥是部落中的人,但在找地方給我們拍攝舊部落地景時,仍然很小心,怕引起其他族人不悅,回到民宿二且的風味餐上在調理中,所以握們還有時間可以整理一下今天的參觀心得與相片。六點一到準時開飯,從房間出來望著這一大桌的菜,這風味餐也未免太豐盛了些炒海菜、魚湯、有魚有蝦有山蘇,望著這一桌山珍海味心想這吃的完嗎,於是我們一行人也就慢慢的把這一桌豐盛的風味餐給吃下肚,也為今天的行程畫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今天是在蘭嶼的最後一天了,三天的時間對蘭嶼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也讓我對蘭嶼的認識不只是書本上所寫的那些,而是有我自己的體悟,但三天要認識蘭嶼時間上顯得相當不足,光人文生態的東西就讓我覺得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自然生態的探索那就更是多樣了,這也為我未來再度造訪提供了一個充分的理由。雖然很想繼續吸收但我不能這麼自私,要考量一下夥伴的感受,於是早上我先徵求他的意見今天要怎麼進行旅遊,完全依他的方式進行探索,他看了看地圖說老人岩還沒去(真的是很傳統的旅遊方式!哈哈!)。於是我們往地圖上標示老人岩的位置前進,地圖老人岩的位置應該在龍頭岩之前,但我們已經快過了核廢料儲存場了,還不見其蹤跡,此時雨又下下來且越下越大,我們就先在核廢料場對面的公廁暫時多一下雨,順便找一下老人岩的正確位置,這時候文明的果實就顯得特別好吃了,尤其是蘋果,拿起iPhone開始GOOGLE一下蘭嶼的老人岩,發現他是位於青青草原的下方,須要攀爬下去。我穿涼鞋還好,我的夥伴穿拖鞋而且下再與雖然不大但也是毛毛細雨,在加上剛剛的大雨,想必路應該不是那麼好走,於是我們就放棄了老人岩的行程。此時也已屆中午時分,先吃飯吧解決民生物題還是很重要的。於是我們來到椰油部落第一天向進去吃的那間餐廳,坐下來點了餐,本以為價格會很高,因為來的時候聽很多關於蘭嶼物價的傳言,結果其實還好,貴約一成多一點以離島地區而言算是合理價位了。用完餐後回到民宿,就機車丟給夥伴,把這半天的旅遊自主權還給他,想去哪就去哪。而我就靜靜的在民宿享受這幾個小時的寧靜!再過三小時我也將離開這美麗又豐富的島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