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蘭嶼雜札(上) の 等待飛魚~



2011年末(2011-11-08)終於有機會踏上這塊期待已久的神秘國度-蘭嶼。早從學校時期開始,對於蘭嶼始終一股莫名的憧憬與幻想,一直很想親身到蘭嶼體驗這千年傳統的飛魚傳奇,看傳統建築房舍、拼板舟、蘭嶼的傳統聚落地景乃至於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已數千年歷史的民族達悟族,都是此行要去親近探訪的對象。這三天的蘭嶼旅程讓我對於原住民族的傳統本性有更加深刻的認知,但也對於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流失與變質感到憂心。


歲末的台東天氣並不是十分穩定,而遠在太平洋的蘭嶼更是一大變數,近兩三年因工作的關係經常出入台東豐年機場,對於蘭嶼機場的關場造成一大堆人擠在機場,厚厚的一疊候補名單旁是大包小包的旅人及歸人,就好比達悟族人等待飛魚的心情一般,無奈的眼神中帶著期待,期待飛魚的到來,這樣的場景在豐年機場早已司空見慣,但我卻不曾聽見族人們要求建一條通往蘭嶼的高速公路。出發前一夜下了一整夜的雨,心中開始想著如果無法準時成行那我也將成為太平洋上坐在拼板舟上等待飛魚的人。補位與更改行程在我的內心中交戰,三十多年來每天的期盼好不容易即將成行,難道就這樣敗給11月的雨水,雖然心有不甘,但我卻也不願意一直待在機場等待飛魚,於是就這樣畫下了一條停損線,如果今日無法成行那就轉戰南橫天龍,補休一堂蕨類生態學實習。隔天一早起來趕快打開iPad查看一下早上的飛航狀況,所幸航班還算正常,我訂的班機是12:45分起飛,中午時分準時到達機場候機,而我的飛魚也準時到來也就不用在機場等待他。飛機飛上天後隨即轉向出海直奔太平洋,蘭嶼雖不是國境的極東點,但卻有著國境之東的意境,一路顛頗的在雲團中飛行了約25分鐘,繞過饅頭岩後蘭嶼機場隨即映入眼簾,前方小蘭嶼也出現在觀景窗中,突然,飛機180度大轉彎後落地,準時降落在蘭嶼機場跑道上,緩緩滑向停機坪。下了飛機踏上蘭嶼土地就等不及的把相機拿出來開啟我在蘭嶼的記憶。


蘭嶼的天氣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陰天偶有小雨,對我而言沒有下大雨讓我無法出門就都是好天氣了。領完行李步入航站大廳一眼就看見「二姐」那黝黑、親切又帶點靦腆笑容的臉龐,讓我留下一個很深刻的印象,頓時來到蘭嶼的感覺,彷彿是回到外婆家那種親切又孰悉。由於學長他們的班機僅晚一小時到達,所以我們就在機場等他們到後再一起前往住宿地點朗島部落。蘭嶼機場空間很大很寬敞且明亮,且佈置得很有渡假島嶼的感覺,讓遊客一到蘭嶼就有渡假感的心情。動線安排也是井然有序,不像綠島機場擠成一團。一個小時也很快就過去,江綸他們一行也已到達,二姐也聯絡好機車,機車行老闆再三叮嚀蘭嶼騎車哪邊風大、哪邊須留意路滑(可能是因為給我們的是新機車的關係吧!哈哈!),再次感受的蘭嶼的友善。於是我們一行人分乘兩部機車,前往郎島部落的住宿地點「二姐的家」。蘭嶼機場是在漁人部落北方,也就是蘭嶼的西南位置,而我們要前往的朗島部落是在蘭嶼的北邊,所以我們必須繞近半圈的蘭嶼才能到達。騎了約莫的20分鐘,我們在一處小港灣前停了下來,二姐的家就正對著這一個小港灣,這是個一半原始一半人工的小港,港的西面是新建的一個小人工港,東邊則是原始的朗島部落拼板舟上岸處。
沒有豪華的門面、舒適的沙發以及柔軟的彈簧床,有的是主人那股濃郁又親切的歡迎笑容及態度,進屋後主人領我們進入今晚要下榻的房間,這間房間讓我想起研一跟同學去馬烈霸部落,住的也是類似的和室房間。卸完行李後與二姐與謝大哥(二姐的丈夫)在客廳聊了一下,再我們出去前,二姐與馬大哥再三交代,要尊重當地人未徵得對方同意前,不要對人或者是傳統建築拍照,如果想參觀達悟傳統家屋,謝大哥會帶我們去參觀他自己親手蓋的傳統家屋。以往台灣來的遊客大多帶有所謂文明人的心態,對於部落的族人與在地文化傳統不夠尊重,進而產生遊客與在地族人間的摩嚓,這樣的事件應該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再入島前夠對於蘭嶼的文化傳統先進行些許了解,並且放下既有的價值觀念,虛心的去了解吸收在地文化,再請教在地民宿的主人(如果主人是在地人的話),這樣進行相關參訪的同時也就可以避免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日後島嶼的主人也就更歡迎我們這群台灣鄉巴佬的造訪!
在了解蘭嶼相關「登島守則」後,隨即出發沿環島公路採順時針方向進行探訪,而蘭嶼的四村六部落一探訪順序為朗島、東清、野銀、紅頭、漁人、椰油六個,東清與野銀為同一村叫東清村,紅頭與漁人同一村叫紅頭村。個人的旅遊習慣是到一個地方時先將環境摸熟,再進行深度探訪,與一般人先把地圖拿起來,相關景點畫出來再依序探訪的旅遊模式比較不同,我喜歡自己尋找屬於自己的驚奇,但由於這次有夥伴同行不宜太多自我,所以不免俗的還是朝著各主要景點前進,在前進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驚奇。蘭嶼的山比綠島高很多最高山紅頭山有海拔552公尺,地勢基本上跟綠島差不多,都是屬於蛋糕地型一層一層的延伸到深海裡。當機車聘馳在環島公路上時彷彿騎入一個神祕的太平洋上的一個侏儸紀島嶼,深深感受到蘭嶼山的壯闊感,無論是遠眺或是近觀都有著不同的風情,而正好這幾天也下了一些雨,小山澗瀑布從山頭上的灰雲中落下,彷彿上帝正在編織著蘭嶼的白,白色涓絲掛在每個蘭嶼的山間上,形成另外一種不同的美麗又優雅的氣候景觀。誰說不能冬遊蘭嶼,誰又說天氣不好不能旅遊,在微風細雨中的蘭嶼彷彿是優雅帶著神秘面紗的達悟少女般的含蓄又內斂,與一般普羅大眾印象中那熱情如火狂野奔放的蘭嶼就像是不同的兩座島嶼一般。


東清部落是我們除朗島外第一個路經的部落(因為時間及怕誤觸部落禁忌的關係,所以沒有深入部落進行深度探訪,只在環島公路旁遠觀部落),這個部落的傳統建築幾乎都荒廢了,村落型態與一般台灣漁村聚落沒兩樣,最大的差別當然是涼台,涼台文化對於達悟傳統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縱使建築型態改變,涼台也一定會留著,涼台是族人聯絡情感的重要平台,每個部落的涼台上一定有人,婦女們談天說地,男人們把酒言歡充分展現南島民族樂天知足的本性。


部落建築多是依山面海,緊鄰綠島最大的海灣東清灣,東清灣是蘭嶼重要的海龜保育棲地,以往每到繁殖季就會有海龜上岸產卵,但因棲地生態環境的變化而減少,近年在保育義是在一般民眾心中頗有提升,近年亦有記錄到海龜上岸產卵,只是數量較以往銳減很多。

東清部落其實跟野銀部落相距不遠,車行約莫五分鐘就會到達,到了野銀部落感受到不同的一種氣份,可能是先前聽了一些關於野銀部落的事情所以心理有點忌諱,野銀部落有著蘭嶼最完整且尚在使用中的傳統聚落,

一進部落即可感受到這個部落仍保有些許的封閉與傳統禁忌,在這裡剖有進入東東南亞部落的感覺,對於陌生人來訪或路過族人都會使以注目的眼光,看著你要幹嘛的樣子!所以自然在這個部落沒久留只是單純路過,部落的街上到處可見羊、豬、貓、狗等動物隨意走動,這應該說蘭嶼人真正展現著自然平權的理念,對於飼養的牲畜不大會用圈養的方式進行,大多採取放牧的方式飼養,在動物身上會施以記號以利區分是哪戶人家飼養的。

野銀部落相對於其他部落屬位於蘭嶼東南位置,也是我們在蘭嶼東岸最後一個部落,接下來環島公路往南行將到達台灣能源垃圾場-蘭嶼核廢料儲存場,再到達核廢料場前會先經過永興牧場,了解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蘭嶼也有管訓隊,而這段故事也較鮮為人知。



1. 1957年8月1日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進入蘭嶼,成立蘭嶼墾區籌備處,強徵民地240.19公頃;1958年7月1日正式成立蘭嶼農場,共設永興農 莊、定興農場、椰油農場、榮民山莊、翠微農場、中興農場、復興農場、龍門牧場、天山牧場及萬壽新村等,管訓有案榮民。1959年 5月1日委交警備總部職訓總隊代管,1989年12月31日結束業務,保留編制,1991年8月1日正式裁撤。
2. 永興農莊本屬於野銀部落族人的土地,是農場中保存較完整的農場,包含農莊入口標示牌坊、辦公室、場員宿舍、倉庫、崗哨等。
3. 農莊入口標示牌坊造形奇特美觀,四面刻有蔣中正總統箴言,「驅除惡靈」的反核運動時曾被漆上反核標語。
4. 警備總部職訓總隊裁撤後,農莊土地已分配給野銀部落村民做公共示範田,辦公室曾為野銀長老教會借用,作為祈禱院,場員宿舍、崗哨已被草木淹沒。
(資料出處:台東縣文化局網站http://bedrock.ccl.ttct.edu.tw/ResourceShow.aspx?CID=1470)

由野銀部落繼續往南行經過鋼盔岩、睡獅岩、象鼻岩後,前方海面上小蘭嶼隨即映入眼簾,在與民宿二姐閒聊中得知,小蘭嶼是蘭嶼女人的禁地,很久以前有對夫妻一起出海捕魚,舟行到小蘭嶼時妻子說他要到島上去採集,魚夫就靠岸讓他上去,過了不久魚捕的差不多了要先到小蘭嶼接妻子回家,孰料,海況頓時轉變小舟無法靠岸,魚夫努力了很久都沒辦法上到小蘭嶼接妻子,且小船被海流越拖越遠最後只好先行返航,等到天氣轉好魚夫與族人上島搜尋妻子,但搜遍全島都不見妻子的蹤影,相同的事件民國後又發生一次,因此小蘭嶼成為女性的禁地!

而道路北邊高聳圍牆內就是核廢料儲存場,應該可以說是蘭嶼最著名的地景了。核廢料儲存場可以說是蘭嶼的一顆毒瘤,而蘭嶼人對其既愛之又恨之,形成一種矛盾的心理(核廢料的補助某種程度讓蘭嶼原住民族,能夠安心的在涼台上悠閒的過日子)。

台電為了核廢料儲存場的運輸系統設置,又在附近闢建了專屬碼頭,讓核廢料不用經過部落就可直接到達儲存場,降低核輻射威脅的風險,但為了核能我們非但要付出核電廠的危機、運輸的危機,而且為了方便還要付出環境生態破壞的代價,這樣的處置方式復出的社會成本實在很高,核能的確是我們難以控制及處理的威脅,應該要拒絕它以保台灣環境生態的永續生存。

沒有留言: